发布时间:2024-11-15 15:28:06
带状疱疹(Shingles),又称为“生蛇”,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皮肤病。它不仅给患者带来显著的身体痛苦,还可能留下长期的神经性疼痛。了解带状疱疹的症状、成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并尽量减少其带来的危害。
带状疱疹是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重新激活引发的皮肤病。该病毒最初通过水痘感染人体,感染后病毒并不会完全消失,而是潜伏在神经系统中。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受到某些诱因的刺激时,病毒重新活跃,沿着神经通路向皮肤表面扩散,最终形成带状疱疹。
这种疾病的主要特征是皮肤上出现成簇的水泡,伴有剧烈的疼痛,通常集中在身体的一侧,沿着神经分布。最常见的部位包括胸部、背部、面部及眼周等。
疼痛与灼热感
带状疱疹最初的症状通常是剧烈的疼痛或灼热感,患者可能会感觉到一种类似“被针扎”或“电击”的疼痛。疼痛通常出现在皮疹出现之前,表现为局部的不适感,常常伴随有轻微的瘙痒或刺痛。
皮疹与水泡
疼痛感出现后,约2-3天内,皮肤上会出现红色斑点,随后这些斑点转变为水泡。水泡逐渐破裂并结痂,经过约2-4周后,皮肤逐渐愈合,但可能留下色素沉着或疤痕。
局部肿胀和红肿
由于病毒沿神经分布,带状疱疹的皮疹往往呈带状分布,沿着单侧的皮肤区域分布,常见在胸部、背部、面部、眼部等部位。如果带状疱疹发生在眼部,还可能引起眼睛疼痛、视力模糊等并发症,甚至可能导致失明。
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会伴随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皮疹出现前几天发生。
水痘感染史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任何曾经患过水痘的人都可能在未来发生带状疱疹。水痘感染后,病毒会潜伏在神经系统中,随着免疫力下降,它可能会重新激活,导致带状疱疹。
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如年老体弱、接受化疗、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或患有HIV/AIDS等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带状疱疹。
年龄因素
带状疱疹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老年人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容易发生带状疱疹。
精神压力与生活方式
精神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因素也会削弱身体的免疫系统,成为带状疱疹的诱发因素。
后遗神经痛(PHN)
约20%-30%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在皮疹愈合后,继续遭受剧烈的神经性疼痛,这种疼痛叫做后遗神经痛。它可能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后遗神经痛通常发生在老年患者中。
眼部并发症
如果带状疱疹发生在眼部,可能会导致角膜炎、眼压升高、视力模糊,甚至可能导致失明。眼部带状疱疹需要尽早治疗,以防止视力损害。
皮肤疤痕与色素沉着
即使带状疱疹的皮疹愈合后,皮肤上也可能留下疤痕或色素沉着,尤其是出现破溃的水泡区域。
脑膜炎或脑炎
虽然罕见,但在免疫力极低的患者中,带状疱疹可能引发脑膜炎或脑炎等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治疗是带状疱疹的核心治疗方法,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和泛昔洛韦等,通常在皮疹出现的72小时内开始使用,效果最佳。
止痛药物
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可能非常剧烈,患者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来缓解疼痛。对于剧烈的神经痛,医生可能会开具更强的止痛药,如口服类固醇、抗抑郁药或抗癫痫药。
局部护理
在皮疹处使用温和的护理产品,避免刺激性强的护肤品。可以使用含有薄荷或樟脑的冷敷剂来缓解疼痛和瘙痒感。
预防继发感染
如果水泡破裂,可以用无菌敷料覆盖患处,防止细菌感染,避免疤痕形成。
疫苗接种
对于50岁以上的成年人,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重要措施。带状疱疹疫苗可以显著减少带状疱疹的发生率,并降低后遗神经痛的风险。
加强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病毒的复发。
避免与患者接触
带状疱疹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尤其是水泡破裂时,病毒可以通过接触传播给没有患过水痘的人。因此,带状疱疹患者应避免与免疫力低下或未曾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接触。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带状疱疹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尤其对50岁以上的人群,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减少带状疱疹的发生和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带状疱疹不仅是一种疼痛难忍的皮肤疾病,更可能带来长期的神经痛或其他并发症。了解带状疱疹的症状、成因及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及早识别和处理这一疾病,减少痛苦与后遗症的发生。如果你在广州地区,广州肤康医院提供专业的皮肤科诊疗服务,可以帮助你在早期发现带状疱疹并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早期干预,减少并发症,保护皮肤健康,从现在开始!
广州荔湾区肤康皮肤科医院是经国家卫生部门批准建设的广州市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的皮肤病专业诊疗机构...【详细】
预约热线:020-81199430
专科地址:广州市荔湾区南岸路66号
肤康皮肤科医院《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粤(A) 广 (2022)第190号